
Pivot Point Profile Indicator尚未经过大白人工评测,没有参数没有售后,谨慎购买下载
核心功能与组件:
1、枢轴点剖面(Pivot Profile):
- 这是该指标的核心。它不像传统交易量剖面图那样统计交易量,而是统计历史上枢轴点高点(Pivot Highs)和低点(Pivot Lows)在各个价格水平的出现频率。
- 在图表侧边,它会以直方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更长的柱子代表该价格区域在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次数更多,因此未来的支撑或阻力作用也可能更强。
2、关键水平位(Key Levels):
- 日内枢轴线(Daily Pivot Line-P):这是根据前一日价格计算出的中心枢轴,是当日市场情绪的“牛熊分界线”。
- 支撑位(S1,S2,S3...):位于中心枢轴下方的多个支撑水平。
- 阻力位(R1,R2,R3...):位于中心枢轴上方的多个阻力水平。
3、交易逻辑——寻找“共振区”:
- 该系统的核心交易理念是寻找多个技术因素汇合的“共振区域”。
- 高概率买入区:当一个标准的支撑位(如S1,S2)恰好与枢轴剖面图中的一个长条(高密度区)重合时,这个区域就构成了一个极强的潜在买入区。
- 高概率卖出区:当一个标准的阻力位(如R1,R2)与枢轴剖面图中的一个长条重合时,构成了一个极强的潜在卖出区。
- 交易行为通常是在这些高概率区域等待价格回调并出现反转信号时入场,而不是直接突破进场。
以下是Pivot Point Profile Indicator操作指南
对于希望将这个基于“价值区域”的交易系统自动化为EA的交易者,关键在于让EA学会识别“共振”,并在这些高概率区域执行交易。
第一步:构建关键数据读取模块(Key Data Reader Module)
这是EA的基础,它必须能够从指标中读取所有关键的水平位和剖面数据。
1、数据读取:EA需要使用iCustom()函数从Pivot Point Profile指标中读取:
- 所有标准枢轴水平的价格(P,S1,S2,S3,R1,R2,R3)。
- 枢轴剖面图的数据。这通常比较复杂,可能需要读取一个数组,其中包含了每个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枢轴点密度”(即直方图的长度)。
- 找到密度最高的那个区域,即“价值控制点(Point of Control-POC)”。
第二步:创建“共振区”识别模块(Confluence Zone Identifier)
这是EA的核心智能所在。它需要能够判断哪些区域是值得交易的高概率区域。
逻辑实现:
1、EA需要定期(例如每根K线)运行一个检查程序。
2、寻找买入共振区:
- FOR each Support Level(S1,S2,S3):
- IF(该支撑位的价格,在剖面图中也处于一个高密度区域):
- THEN将这个支撑位标记为“强力买入区(Strong Buy Zone)”,并记录其价格范围。
3、寻找卖出共振区:
- FOR each Resistance Level(R1,R2,R3):
- IF(该阻力位的价格,在剖面图中也处于一个高密度区域):
- THEN将这个阻力位标记为“强力卖出区(Strong Sell Zone)”。
第三步:实现交易执行逻辑(Trade Execution Logic)
EA需要在价格进入这些“共振区”后,执行精确的交易。
1、买入逻辑(Pending Order):
- IF(EA识别到一个“强力买入区”)
- AND(当前价格高于该区域)
- THEN可以在该区域的上边界下一个Buy Limit(限价买入)挂单。
2、卖出逻辑(Pending Order):
- IF(EA识别到一个“强力卖出区”)
- AND(当前价格低于该区域)
- THEN可以在该区域的下边界下一个Sell Limit(限价卖出)挂单。
3、风险与利润管理:
- 止损(Stop Loss):止损应设置在“共振区”之外。例如,买入时,止损可设在剖面图高密度区的下方一定距离。
- 止盈(Take Profit):止盈目标通常是反向的下一个关键水平位。例如,在S1的共振区买入,第一止盈目标可以是中心枢轴P,第二目标是R1。
第四步:整合趋势过滤器(Trend Filter)
为了进一步提高胜率,所有交易都应顺应大趋势。
1、过滤器逻辑:
- IF(当前价格>中心枢轴P),市场偏多头,EA应优先考虑执行买入逻辑,并忽略卖出机会。
- IF(当前价格<中心枢轴P),市场偏空头,EA应优先考虑执行卖出逻辑,并忽略买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