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纽约:
  • 伦敦:
  • 东京:
  • 悉尼:
  • 香港:
  • 新加坡:
首页> 资讯> 每日分析 >正文

花旗银行:国内大循环助力内部需求恢复

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经济工作主基调 1.年中政治局会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思路,反映出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提振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2.在二

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经济工作主基调


1.年中政治局会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思路,反映出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提振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2.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人民银行除了继续表示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灵活适 度,精准施策之外,同时强调了政策制定要有前瞻性思维,要先于宏观周期。

3.花旗认为,两大循环主题将成为下半年甚至是此后5年间的政策和改革主题, 其地位与过去5年间的“供给侧改革”类似。 


国内大循环是外部环境变化时相对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


1.经过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与世界融为一体。不过,由于新冠肺 炎疫情导致的经济封锁和旅行禁令,在大流行得到控制之前,中国和世界多 数经济体或不得不更多依赖于其国内市场与生产力。当然。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的背后还有战略考量。自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强度的增长逐渐放缓, 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日益抬头,海外环境的不确定性或使得关注于国内需求 成为更加现实的选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切断与世界其他市场的联 系,国际循环依然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仍然会与其他经济体积极互动。

2.事实上,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转为内需推动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 的目标。中国的外贸依赖度已经从2006年的64.2%下降到去年31.8%。不过, 这一数字依然高于美国的19.5%和日本的28.1%。当然,这一长期目标并不 难理解,一方面,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发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 发展的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意味着要增强人民消费的意愿和 能力。我们认为,国内大循环是供给侧改革的升级版,在供给侧改革之后, 通过需求端的再平衡以完善这一闭环。


3.总的来看,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但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效的 内部循环仍可以驱动经济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多年的经济 增长中,中国消费者也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2019年,中国的零售销售总额 已经高达6万亿美元,距美国当年的6.5万亿美元仅一步之遥。另外,在新冠 疫情之前,中国奢侈品消费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海外,而随着疫情导致的旅 行封锁,中国将海南自贸区每人每年的免税消费额从3万提升至10万,这或 会使得更多消费者在国内进行奢侈品消费。类似的,在外贸订单有所下降时, 中国也适时地出台了鼓励制造商转向内销的政策。在供给端,中国的工业体 系相对完整,也拥有了大规模制造的技术与能力,并可以持续升级其科技。 

主要的内循环投资主题

总体而言,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领域可能会有新的发展:


1. 产业升级:中国作为成本低廉的全球工厂的时代正在过去,产业升级或是制 造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国内制造业需要加大科技研发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或者将企业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加大企 业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投资并使之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另一方面,中国是全 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国家之一,而国内大量的人口和多元化产业将产生海 量数据,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这一市场。


2. 科技创新: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企业或需要继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事实上,中国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去年的一份包含129个经 济体的创新能力调查中,中国位列14。中国广阔的市场为初创企业提供了 足够的空间,如果政策引导到位,我们对中国企业未来的创新能力非常乐观。


3. 消费升级:中国的消费升级之路并不均衡,在新冠肺炎之后,一些受影响较 大的群体可能面临更困难的处境。我们认为,政府应在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 改善医疗和社会服务保障,稳定房地产市场,试点农村土地改革和促进“银 发经济”上进一步赋能中国消费者。


4. 有效投资:总的来看,中国仍然需要在传统基建上进行大量的投资,尤其是 在那些具有重要战略性的项目上。不过,更多的资金或将投向新基建领域。 我们认为,这些投资将引领中国走向更加智能和数字化的社会。


5. 城镇化2.0:以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徙为标志的第一轮城镇化已经逐渐放 缓,目前的政策重点或应转向如何帮助农村移民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另一 方面,城际联系日益紧密也会催生更多城市群。如果说第一轮城镇化支持了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那么新一轮城镇化将使得中国成为消费和创新中心。 

【免责声明】123财经导航所发布的信息内容仅供交易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网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注册作者/投稿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关闭,邮箱:938123@qq.com。

热门内容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
  • *站点:
  • *网址:
  • 类型:
  • 联系方式:
  • 简介:

  • RRH123欢迎您的加入!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
  • *类型:
  • *问题:
  • 图片说明:
  • 联系方式:

  • RRH123感谢您的反馈!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微信号:93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