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黄金EA排行榜更新了这么多期,有两个问题是绕不开的。
问题一:为什么MQL5上那么多作者热衷EA造假?真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问题二:为什么明显造假的EA排名还能居高不下?迈达克是否在暗中推波助澜?
经过大白的深度测试和数据分析,大白必须揭开这个残酷的真相:
这不是个别开发者的道德沦丧,而是迈达克(mql5)精心设计的系统机制在逼迫开发者走向拟合与造假。
更可怕的是,这套机制正在系统性地产出”合法骗局”。
所有EA产品上架前都需要经过迈达克云端测试,表面上强调“稳健性”,实则是一套脱离交易现实的“自动化应试系统”:
-系统默认测试资金约为1500美元,默认测试品种为EURUSD,除非开发者主动指定;
-要求在任何年份、任何行情、任何网络延迟下,回撤不得超过50%且必须盈利;
-单量不能过少,意味着低频或长周期策略极易被筛除。
这导致三个致命结果:
1.品种错配漏洞:一个专为黄金开发黄金的EA,如果在XAUUSD上回测失败,但在EURUSD上“侥幸”通过,便可上架;
2.逼迫过度优化:如果指定了交易黄金,但是在迈达克的云端回测无法通过,开发者被迫反复调整参数,让策略在有限资金、全历史周期、全市场环境中“表现完美”,本质就是拟合;
3.策略类型筛选偏差:
能通过测试的,几乎只有以下几类
-小间距马丁/网格(拟合环境掩盖风险)
-高胜率剥头皮(依赖滑点优化)
-一单一结的复利策略(规避连续回撤)
-突破趋势策略(只吃单边行情)
而真正有潜力的策略——需要大资金缓冲、有阶段性回撤、依赖特定行情模式的——全部被排除在外。
通过审核只是第一步,排名高低才是销量的关键。每个新上传的EA会有两个排名,一个是总排名(包含EA、指标、脚本),一个是EA排名。
迈达克从未公开排名算法,但通过实测与数据对比,可得出结论:
排名≈短期实盘信号表现×营销转化率×矩阵式产品曝光
-提供一个超2个月表现良好的实盘信号,排名会显著上升;
-产品描述诱人、截图精美、视频炫酷,能直接拉动点击与购买;
-一旦产生购买行为,排名会再次跃升,形成正反馈;
-矩阵式运营是顶级开发者的标配,本质是品牌词绑定+流量复用:
例如目前霸榜首页的Quantum系列,EA商城前6名占了4席;
例如WAY系列,North East Way虽然爆仓了,但依赖此前的知名度,后续推出的MultiWay得到大量的演示下载和一定的转化量,现在首页排名接近前十。而像这两年吃到单边行情的The Gold Reaper,发了不少同质化产品,却没有品牌词,这也导致了他的EA虽有好评,但始终无法挤进迈达克首页前三。
这意味着:
你能在首页看到的,不一定是好EA,但一定是懂MQL5平台运营规则的高手。
MQL5市场乱象的根源在于平台的基因缺陷。迈达克作为软件公司,用软件工程思维定义金融产品优劣,造成了系统性偏差:
其审核机制本质上只是确保产品能跑出”表面完美”曲线的门槛,而非验证盈利能力的标准。更荒谬的是,迈达克团队懂编程但未必懂交易策略,他们设计的机制看似科学,实则将市场逼入死路。这套规则基于”软件工程师”逻辑,只关注程序的”稳健性”和”容错性”,
-它的审核机制只回答一个问题:“这个EA是否在历史数据中看起来不错?”(软件工程师的稳健性测试)
-它根本不回答:“这个策略是否有Alpha?”(交易员的核心问题)
拟合曲线上架后崩盘
MetaQuotes作为一家软件公司,其基因决定了它只会用“工程化思维”解决金融问题:
它完美地解决了“软件测试”问题,却完全忽略了“策略逻辑”问题。
这才是迈达克商业模式中最“聪明”也最讽刺的部分:
1.规则制定权=风险转移工具
审核规则成为平台的法律护城河:“我们已用最严规则测试,亏钱是用户自己的事”。
2.拟合EA=更好的销售标的
完美回测曲线+高排名=极高购买转化率→平台收取20%佣金。
3.用户失望≠平台损失
用户亏损后,会继续寻找下一个“圣杯”,继续购买→形成“购买-失望-再购买”的循环,平台持续赚取佣金。
换句话说:MQL5市场的商业成功,并不依赖于EA真正有效,而依赖于EA“看起来有效”。
五、大白一句话本质总结
MQL5市场不是一个“金融策略的价值发现平台”,而是一家软件公司以“工程化审核”为幌子、通过机制设计系统性筛选出“回测完美但实盘必崩”的EA、再利用排名算法助推销售、最终实现平台佣金永动循环的封闭式变现农场。
真正优质的策略,反而因为不愿或无法拟合而被拒之门外;
而能留在场内的,尽是“应试高手”和“营销玩家”。
这不是几个开发者的道德问题,而是系统设计的必然结局。
这是一个逆向达尔文主义世界:生存并登顶的不是适应真实市场的物种,而是最能迎合人为僵化规则的物种。当软件帝国试图用非黑即白的编译器逻辑度量充满灰色与混沌的金融生态,其结果必然是——最聪明的系统设计,最终成为骗局和垃圾最强大的孵化器与保护伞。